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顶点小说网 www.dingdianzww.com,从零诗社之紫扁豆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理发店里可是忙开了锅,大人、孩子都抢在这一天理发,讨一个好兆头。农历二月初二,我们这里有“推头去旧”的习俗,据说这天推头(理发的俗语)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。“二月二”古称“中和节”、“春龙节”俗称“龙抬头”时为二十四节气的“惊蛰”前后,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蛰伏的昆虫蛇兽,将从冬眠中醒来,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,故称“龙抬头”这一天无论吃什么都和龙有关,米饭叫龙子,面条叫龙须,饺子叫龙耳,汤圆叫龙眼,包子叫龙蛋,春饼叫龙鳞龙一抬头就要云兴雨作,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“年”至此也就算是彻底的结束了。

    中国的年,是一出时间长、舞台宽、内容丰富的大戏,囊括了祈福、祭祀、娱乐演绎出多彩的世俗民情。这与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密不可分,整个冬季都是农闲,都是“黄金周”、都是“年休假”“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凌上走”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当属“三九四九”了,正是“小、大寒”腊八节就在这时候来了。俗话说“腊七腊八冻死俩仨”在这天寒地冻里熬上一锅热乎乎的腊八粥,暖暖的“年”就拉开了帷幕,醇醇的五谷之香弥漫开来,浓浓的年味自此而发,且越来越浓、越来越重,还有腊月二十三是小年,要祭灶,求的是平安家和,这算是序曲。大戏是除夕和初一,庄严而隆重,初五加一个过渡的小曲,包一顿饺子、捏捏小人的嘴,因为元宵节一“闹”就是三天,无论男女老幼,演员、观众、台上、台下一片狂欢,大戏到了高潮。正月二十五日,家家都要打囤——用草木灰画出粮囤的样子,里头放入五谷杂粮或钱,再画上小梯子,把正月十五蒸的白面刺猬、老鼠放在囤外,期望五谷丰登,让刺猬、老鼠往囤里送粮或叼钱,这就是填仓节,它和“二月二”算是这大戏尾声。

    这尾声里更多的是祈福,对未来期盼与祝福,却也隐隐包含了念旧情怀。“年”这出大戏,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是一点点累积并一点点沉淀,一点点赋予新的内涵又一点点传承的结果。正是这辞旧与怀旧、迎新与创新丰富了一个历史悠久的“二月二”据说我国从唐朝开始就有了过“二月二”的习俗,最初的寓意大概就是如前所诉,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与理发扯上了关系。我们这里有一种说法“正月里推头死舅舅”所以要出了正月才能理发,赶上“龙抬头”沾点儿龙气,求个吉利。这一习俗在我国北方,尤其河北、山东一带非常普遍。至于正月里理发与死不死舅舅肯定没多大关系,但这却实实在在透露出一种信息,看似平常的理发曾经可是一件大事——一件人命关天的大事,这不禁有些让人毛骨悚然,联想到“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”、“嘉定三屠”

    一次无意间的浏览,在旧版掖县志卷二风俗读了这样段文字“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,明朝体制一变,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,故曰‘思旧’。相沿既久,遂误作‘死舅’。”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,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。正月一个月不剃头,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,以此来缅怀祖宗,缅怀传统。一场三百多年前的政治闹剧——剃发令,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就这样被人们永远铭记,思旧更是一种抗争、一种痛斥。

    其实还有另一种版本的传说,那就是“思舅”相传很久以前,有一个理发匠到了正月,却为没有钱给舅舅买一件像样的礼品而发愁。串亲的日子到了,理发匠灵机一动,挑着剃头挑子来到舅舅家,精心为舅舅剃头刮脸。等到舅舅出现在酒席前时,亲朋们无不夸赞理发匠手艺高超,说舅舅看上去年轻精神了许多。舅舅很高兴,还约定每年正月来给他理发。多年后,舅舅去世了。每到正月,理发匠对着剃头挑子泪如雨下,为不能再向舅舅尽孝而伤心

    我想这“思舅”的说法应该晚于“思旧”首先,从“剃头”就可以看出来,这必是剃发令以后的事了。其次,一个普通剃头匠,一件平常的家事,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?这肯定是“大清入关”若干年后的产物。经过康乾盛世,民族融合、文化融合,英明睿智的施政策略树立起中国封建社会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,人们不愿再触碰那曾经的疮疤,忠孝传家、以孝治国的理念催生了一个“孝”的故事,来迎合这流传了许久的正月不理发的习俗,美化一个“思旧”、“死舅”的传说。是啊,公道自在民心,有些事情会在你不经意间成为一个传统、一种习俗被永远铭记,也会在你不经意间被模糊、被原谅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